close

  劉志勤
  最新公佈的經濟運行數據引起國內外經濟界人士的極大關註。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持悲觀和懷疑態度的人有所增加。人們越來越關註那些統計數字,但是,一切數據的最終歸宿點還是在於GDP的升降是否直接影響到大多數人的生活質量。
  一位做小本生意的老闆反覆在問:如果GDP下降很大,他的收入會下降多少。許多退休人員更是憂心忡忡,擔心國家經濟大盤大起大落,勢必影響他們的養老生活。所以,在討論經濟發展形勢時,我們不能忽略經濟下滑對於民生產生的負面影響。特別是在就業、薪酬、保健和養老等方面勢必增加新的壓力。原來買不起房的人群,現在依然買不起;原來買不起汽車的人,現在依然無錢買車。這樣的尷尬在GDP最高時和現在下降時基本沒有本質的變化。但是,在與民眾休戚相關的日常生活民生問題上,則可能產生較大影響力。
  在經濟發展緩慢時,政府該怎麼辦?
  目前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減緩,原因複雜,既有宏觀政策因素,也有微觀產業因素,同時還存在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影響。我們應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,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。
  要獲得經濟的穩定增長,就要保證做到“開放式增長”。所謂“開放式增長”就是要開放資本市場,開放服務市場,開放信息市場。在政策,措施和關稅以及人力資源配置方面給予較大自由空間。現在為這些半開半閉的市場註入新的活力,為時未晚,對於提升市場信心極為重要。例如,放大“自由貿易區”功能,對於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亞於當年的特區。
  談到經濟增長,就無需迴避“刺激”這個話題。近期“刺激”似乎成為“敏感話題”,似乎一提“刺激”就會重蹈覆轍。其實,對於經濟發展來講,“刺激”是個極為普通和平凡的字眼,連專業術語都算不上。“微刺激”“小刺激”等陸續出現證明地方政府熱心尋找新的經濟“刺激”點,力求達到新的增長指標。因為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,找到新的投資熱點,制定有利的“刺激”計劃是無法迴避和擺脫的難題。而最主要的難題莫過於要求各國“開放市場”,實現“開放式增長”。中國企業掌握著雄厚的資金和技術,如果能夠相對自由地進入其他國家發展進程中,對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是個不可缺少的補充。
  中國政府已經開放62個中小鄉鎮作為新型城鎮化的試點工程,這個計劃涉及數億人口,惠及近百個不同行業。這個規劃的落實將極大地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。在這些“開放市場”中,如何吸引和有效利用外資協助中國的城鎮化,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機遇,將有助於實現“開放式增長”目標。
  未來10年,“增長是硬道理”,應當和改革初期的“發展是硬道理”一樣,成為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指導方針。▲(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c00bcjgj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